亚洲福利一区二区_太后好紧好爽再浪一点小说_欧美大bbbbb流白水_摸逼逼视频

資訊中心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第十八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5年CSCO學術年會

2015-09-20

第十八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5年CSCO學術年會全體大會于2015年9月18日下午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海峽會議廳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李進教授和王綠化教授擔任主持,大會榮譽主席孫燕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大會主席吳一龍教授分別上臺致辭。

3.jpg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名譽理事長孫燕院士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從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團結,務實,協作”的辦會宗旨,CSCO作為一級學會,主要職責包括①提供學術交流平臺;②協助政府制定和推廣診療規范,并且提高全國同行的治療水平,使廣大患者獲益;③積極開展國際間合作,協作與兄弟單位共同前進;④積極組織全國開展原抗癌新藥和新療法,提供高水平的循證醫學證據;⑤普及臨床腫瘤學知識。十八年來,CSCO做了很多積極的努力,取得了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孫院士認為CSCO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大會擁有“團結,務實,協作,發展,創新”的正確宗旨;結合國情,立足與國內交流,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此外,CSCO加強與國外組織(包括ASCO,ESMO,AACR等)的合作繼續教育,獲得全球同行認可;第四,培養一批優秀有責任心積極進取的中青年學術人才,“我們村里的年輕人是很棒的”。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的曹雪濤院士首先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全國醫學界同道向本次CSCO學術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防控腫瘤一直是全球醫學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各國腫瘤工作者都在為之不斷攻關,作為中國腫瘤領域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來CSCO為推動我國臨床腫瘤發展,加強國內外交流,以及醫師間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CSCO的學術大會已經成為亞洲和各國地區的臨床腫瘤專家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最佳平臺,為提高亞洲地區的腫瘤治療水平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曹院士在致辭中表示,CSCO被國務院批準為一級學會是中國腫瘤屆乃至醫學界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這有利于促進中國腫瘤學屆與世界腫瘤學屆的接軌,有利于加強與國內外組織的團結合作,有利于大力弘揚有中國特色的臨床腫瘤學事業,從而推動我國抗腫瘤事業發展。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在致辭中代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對來自國內外參加本次CSCO學術年會的同道們表示感謝,本次大會由來自國際上的95位講者,國內的450位講者,舉辦了超過500次專場,66個論壇,14個國際專場……

4.jpg

會上由王綠化教授了主持頒獎典禮。首先是由廖美琳教授,管忠震教授宣布并頒發了“CSCO年度成就獎”,獲獎者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天佑醫院李進教授,李進教授帶領中國專家牽頭了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瑞格非尼vs安慰劑對照研究,研究涉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等25個中心,一共有204名結直腸癌患者參與。

5.jpg

隨后,黑龍江血液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公布了201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優秀論文獎。一等獎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鄧艷紅等的獲獎文章,一項比較mFOLFOX6聯合或不聯合放療新輔助治療局部進展期直腸癌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FOWARC研究):初步結果。二等獎是由姜麗巖等上海市胸科醫院等的論文,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D-L1的表達及與其它肺癌驅動基因的關系。三等獎分別授予了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復旦大學上海癌癥中心,廣東總醫院,北京大學癌癥研究所,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等5家單位。

6.jpg

在秦叔逵教授宣布CSCO-恒瑞腫瘤研究基金會成立后,頒獎典禮結束。大會進入學術篇章,由吳一龍教授和秦叔逵教授主持。首先進行的是大會報告,分別是由來自美國的Paul Bunn教授帶來題為《肺癌精準醫療與基因檢測》的精彩報告,和來自法國的血液學教授Agnes Buzyn做的《法國精準醫療的發展》的演講。隨后進入中國報告部分,中國醫學科學院曹雪濤院士做了《腫瘤免疫治療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的精彩報告,講解了腫瘤微環境、慢性炎癥與腫瘤免疫逃逸機制、抑制性免疫微環境對于腫瘤治療的影響、新型免疫佐劑及其調動天然免疫應答與腫瘤免疫治療以及逆轉免疫抑制與阻斷免疫逃逸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7.jpg

在論文交流環節中,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報告了一項在東亞晚期NS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開展的隨機對照試驗,探索了吉非替尼加或不加培美曲塞作為EGFR突變的NSCLC患者一線治療療效。上海交通大學胸科醫院虞永峰教授報告了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隨機3期研究,對比了吉非替尼加化療對與單獨化療用于晚期NSCLC插入和維持治療療效。中山大學第六醫院的鄧艷紅教授講解了一項比較mFOLFOX6聯合或不聯合放療新輔助治療局部進展期直腸癌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FOWARC研究)的初步結果。針對這些重要研究的最新數據,楊志新教授和徐瑞華教授分別進行了精彩點評。

8.jpg

原文摘自:醫脈通